1、擴孔與縮徑 擴孔多是孔壁小塌孔或鉆錐擺動過大,應針對原因采取措施?s徑常因地層中含有遇水能膨脹的軟塑性土或泥質葉巖造成;鉆錐磨損過甚也可造成孔徑偏小。前者應采取失水率較小的優(yōu)質泥漿護壁,后者應及時焊補鉆錐?s徑發(fā)生后,應采取鉆錐上下反復掃孔,擴大孔徑。
2、糊鉆 在正循環(huán)回轉鉆進時,遇軟塑粘質土層,泥漿相對密度和粘度過大,進尺快,鉆渣量大,鉆桿內徑過小,出漿口堵塞而造成。此時應改善泥漿性能,對鉆桿內徑鉆渣出口和排渣設備的尺寸進行計算,并適當控制進尺。若已嚴重糊鉆時,應停鉆提出鉆錐,清除鉆渣。
3、掉鉆
1.原因:卡鉆時強提強扭,操作不當,使鉆桿或鋼絲繩超負荷或疲勞斷裂,鉆桿接頭不良或滑絲;電動機接線錯誤,鉆機反向旋轉,鉆桿松脫;沖擊鉆頭時,合金套灌注質量差,致使鋼絲繩拔出;轉向環(huán)、轉向套等焊接處斷開;鋼絲繩與鉆頭連接處鋼絲繩的繩卡數(shù)量不足或松弛,鋼絲繩過度陳舊,斷絲太多,未及時更換;操作不慎,落入扳手、撬棍等物。
2.預防措施:開鉆前應清除孔內落物,零星鐵件可用電磁鐵吸取,較大落物和鉆具也可用沖抓錐打撈,然后在護筒口加蓋;經常檢查鉆具、鉆桿、鋼絲繩和聯(lián)結裝置;為便于打撈落錐,可在沖擊錐或其它類型的鉆頭上預先焊打撈環(huán)、打撈杠,或在錐身上閘捆幾圈鋼絲繩等。
4、鉆孔偏斜
1.樁架不穩(wěn),鉆桿導架不垂直,鉆機磨耗,部件松動。開鉆前一定要檢查鉆機的穩(wěn)定性與垂直度,鉆進過程中要隨時復核,有偏差及時調整。
2.土層軟硬不均,致使鉆頭受力不均。在地層分層處要注意控制鉆速,不要過快,同時要采用減壓鉆進。
3.鉆進中遇有較大孤石,探頭石。用沖孔機,低速將石打碎;有傾斜基巖時,用混凝土填平,待混凝土凝固后再鉆。
4.擴孔較大處,鉆頭擺動偏向一方。在容易擴孔處低速減壓鉆進。
5.鉆桿彎曲,接頭不正。 為了防止出現(xiàn)成孔偏斜,可在施工中采用加扶正圈導正,全孔減壓鉆進的防斜措施。扶正圈直徑比設計樁徑小20cm,位置放在離鉆頭5~6m處,必要時可加扶正圈,以加強鉆具的導向性。